首页
/ 政策法规
迎难而上冲在前 初心不变勇担当
2021-03-16

郑伟从事矿山救护工作18年,现任辽宁南票煤电有限公司救援中心中队长。他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及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获得公司“岗位技术能手”“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勤学苦练当自强

郑伟毕业于南票矿务局技工学校。毕业后,他先在小凌河煤矿救护队从事了2年救护队员工作,2004年应聘到当时的南票矿务局救护大队(现辽宁南票煤电有限公司救援中心)。

入队之初,郑伟信心满满,认为只要肯吃苦,不怕苦,搞好体能训练,处理和抢救矿井火灾、冒顶等灾害事故就不在话下。他没想到的是,除了45分钟10公里越野跑、3000米佩戴呼吸器负重跑步、爬绳等多项高强度体能训练外,还要学习矿山救护专业理论知识,科目之多、学习任务之重,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3个月的集中训练和业务学习使郑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护队员,除了身体需要定期充电外,大脑也需要时常充电。

渐渐地,郑伟和书交上了朋友。家里、寝室里,哪儿都有书,有空他就看。他先后阅读了《矿井救护理论知识百题》《矿井火灾防治》《煤矿安全规程》等专业书籍,做了上万字的读书笔记,这奠定了他矿山救护工作坚实的理论基础。

郑伟不仅好学,还有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儿。他不满足于现有的业务知识储备,参加了在职教育学习。日常工作中,他不仅带着决心在书本中学,而且还带着任务在实战中学。

2017年9月,郑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除了和参赛队员进行日常训练外,他还要和大队领导对照全国矿山救援竞赛要求等有关资料,制订训练计划。他主要负责“医疗急救”比赛项目的操作和练习,带专人进行强化指导学习训练。郑伟努力克服天气炎热、资金短缺等困难,一心扎在学习训练之中,连续数十天吃住在训练场地。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参赛队员发挥出了自身的水平。在团体单项“医疗急救”比赛中,他们的成绩进了全国前8名。

队员里的“一哥”

1981年出生的郑伟,不仅是救援中心年轻队员里的“一哥”,也是这群年轻救护队员中的“领头羊”。这些年,他在从事矿山救护工作的过程中,先后换过4个岗位,队员、小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无论干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岗位,他都是业务学习学在前,体能训练练在前,急难险重冲在前。

2008年8月,郑伟担任局直中队第二小队的小队长。这对郑伟来说,是个新的挑战。上任之初,他针对队员训练水平参差不齐、个别队员训练不达标等问题,在总结以往训练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训练方法,从科目训练要求、动作要领、动作规范、考核标准等方面做了调整和改进。为激励队员,他“立标打样”,烈日下第一个冲在前。2000米负重跑、3.5米爬绳等项目训练,他边教边示范,不断挑战自己,加强训练。在他的带领下,第二小队全体队员士气大振,业务理论、技能操作、综合体能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公司直属中队月度、季度考核评比中,屡次夺得综合成绩第一名。

煤矿救护工作的困难与危险程度,非常人所能想象。当矿难发生时,矿工要逃生,矿山救护队员却要迎着困难往里冲,每一次警笛响起,每一次接警出动,都是生与死的考验。

2015年12月17日中午12点20分左右,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钼业兴利矿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17人死亡、17人受伤。南票煤电公司救援中心晚上7点左右接到省、市救援指挥中心电话,于晚上8点5分到达事故矿井。得知矿井已经自救伤员10人,郑伟和战友在充分做好战前检查后进入现场救援,当时井口一氧化碳浓度为2300ppm(parts per million百万分比浓度)。

作为中队指挥员的郑伟,根据灾情因地制宜,确定救援方案,科学施救,率领救援第一小队按照救援方案,佩戴氧气呼吸器立即进入。到井底车场时,发现多名受伤和遇难人员,他立即组织队员为受伤人员佩戴自救器进行抢救,又迅速将7名受伤人员带到井上。到达地面后,他不顾疲惫第二次入井到达灾区,和第二小队人员共同寻找其他人员,此时灾区一氧化碳浓度为3000ppm,吸入很短时间就能致人中毒身亡,温度达31摄氏度。他身背15公斤重的氧气呼吸器,不惧危险,忍受高温,探索前进。他和队友将13名遇难人员遗体运送到井上时,已经是转天凌晨1点多了,他全身湿透,体力透支,带领大家稍作休息。早上8点15分,他又替换井下第三小队进入灾区进行搜寻,于上午10点23分找到4名遇难矿工,将其运到井上。

从不畏惧,从不退缩

作为矿山救护队员,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多年来郑伟遇到险情时,就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在了脑后。这些年,对家庭、对亲人有太多的亏欠,他说:“没办法,谁让咱干救护行业、咱是共产党员呢!”

2003年9月12日晚,郑伟刚端起饭碗,就接到了单位电话。小凌河煤矿-300北三区着火,火势很大。到达现场后,他发现浓烟刺眼,热浪烤人。受条件限制,直接灭火不起作用,必须马上隔风断氧,控制火区范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和队友顶着55摄氏度的高温,几次顶着浇湿的绒衣钻进巷道,探察情况,估量尺寸和运送密闭需要的材料,然后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浓烟巷道内打临时密闭。经过半小时的奋战,终于建起了第一道临时风障,暂时控制住了高温的烟流。但井下火区还没稳定,随时都会发生意外。

为了火区不再发生复燃,郑伟和队友们一连29天吃住在灾区,往返井上井下处理灾区复燃火情40余次。等灾区火情彻底得到控制后,他才回家。这时,距离他婚礼仅剩4天时间。看到父母和未婚妻布置好的新房,郑伟不禁含泪搂着他们说了声:“你们辛苦了!”郑伟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着,他说如果要让他重新选择的话,他还会这么做。

这些年,郑伟先后带队参与矿井及非煤矿山事故救援200余次,抢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他已数不清了。令他欣慰的是,他所带的救护队员没有发生一起自身伤亡事故。他出色的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和单位领导的充分肯定。他说:“荣誉应该属于所有救护队员。”

郑伟,一个“80后”,一条东北汉子,上撑着天,下立在地。面对危险,他从不畏惧,从不退缩,始终迎难而上冲在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矿山救护战士应有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