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体系
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2008个,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调查报告2257篇,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3157条……一份份报告,一组组数据,是2024年审计工作服务政府治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市审计局构建“政治—政策—审计”贯通机制,创新“审计+”协同监督体系,与纪检、巡察、人大建立线索互通、整改联动的立体监督网。统筹全市210名骨干组建45个专项组开展省定统审项目,全市80名干部参与异地审计,审计监督体系向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迈进。
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全市审计机关充分发挥“经济体检”重要作用,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开展专项审计,对市县重点项目开展全周期跟踪审计。建立动态更新的369名领导干部审计信息库,对17名干部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3个黄河流域县区生态治理责任落地。对126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专项审计,向纪委及有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27件,推动建立医疗采购监管等56项制度;残疾人保障审计促进补贴精准规范发放,确保残疾人保障到位;财政审计覆盖13个本级预算、2个县区、1个园区及28个乡镇财政,关注2757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推动22家金融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升级。
同时,建立“集中采集、集中分析、分散核实”机制,在医疗审计中构建“穿透式”分析模型。全市共有5个审计项目、2个审计综合报告被评为优秀等次。推行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出台《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前置审理、三级质量复核,靖边县探索“清单化”质量管控,压实责任链条。创新“联审联批”整改机制,要求被审计单位10日内制定整改方案,推动被审计单位在法定整改期限内完成审计项目问题整改率达到60%以上、且立行立改问题整改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