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进口煤逐渐成为调控国内煤炭市场、平抑煤价、保障煤炭供需平衡的重要砝码。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在日前召开的沿海六省关于煤炭进口会议上提出,今年底煤炭进口要平控,且进口指标不再增加,按原计划执行。据了解,会议并未明确提出限制进口煤的具体量级。
适时收紧有必要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8个月,我国煤炭进口2.04亿吨,同比增加2609.3万吨,增长14.7%。从月度进口情况看,今年以来,除4、5月份外,其他月份进口均保持较快增长,8月进口2867.9万吨,同比增长13.5%,为较高水平。据了解,9月份煤炭进口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虽然相关部门并未明确公布煤炭年度进口指标,但此前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赵建国曾表示,2018年我国煤炭进口或降至2.5亿吨左右。由此看来,今年后期各地煤炭进口指标有限。
事实上,近五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出现明显起伏,呈“V”形变化。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量一度达3.27亿吨,之后连续两年下降;2014年降至2.9亿吨,2015年跌至2.04亿吨,两年时间减少过亿吨;2016年煤炭进口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全年进口量2.55亿吨,比上年增长25.2%。2017年,进口煤政策有所调控,增幅回落为6.1%,但进口总量仍达到2.71亿吨。
对于进口煤增长原因,煤炭分析师崔玉娥表示,主要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国内煤炭供应出现缺口,市场对进口煤的需求随之上涨。
“进口煤数量的大幅增加,会挤压国内煤炭市场需求空间,一定程度上削弱去产能、减量化生产改善煤炭供应关系的政策效应,加剧国内煤炭市场的供需矛盾,所以,适时收紧进口煤政策,限制劣质进口煤是必要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资料显示,我国煤炭进口的主要国家为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和菲律宾。进口量较大的省份则为广东、江苏、内蒙古、辽宁及广西,这些省份在2017年的煤炭进口量超过了全国进口量的六成。
市场反应明显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开始,相关部门频繁调整煤炭进口政策。
2017年7月,沿海二类进口口岸经营煤炭进口业务被限制,该措施一直延续至2017年底。
今年4月,部分一类港口也开始不同程度地限制进口煤。厦门港、珠海高栏港、广西防城港、广东新沙港等均被要求延长通关时间,或不受理外地用户、劝退货物到港、加大抽检力度等。有消息称,上述部分港口甚至一度暂停进口煤靠卸。
进口煤政策调控,煤价也随之出现浮动。记者了解到,2017年二类进口口岸限制进口煤后,由于当年三四季度煤炭需求旺盛,供应紧张致动力煤价格一度飙升至780元/吨-800元/吨。
华南地区一贸易商对记者表示,据他了解,目前部分省份已在执行进口煤收紧政策,其港口需一个多月才能通关。该贸易商坦言,此前预期进口煤或会稍有放开,目前看,后期进口煤审批会更严,他们只得寻求异地报关等办法。
而近期,国内煤价也出现上涨势头。数据显示,环渤海市场价格跳涨,部分煤种上调15-20元,到港成交价格不断推涨,已达675元/吨。现货方面,10月17日,CCI5500大卡动力煤含税价格较前日上涨2%,达674元/吨,CCI5000大卡煤含税价则上涨3%。秦皇岛港和京唐港的动力煤平仓价也分别上涨2%,分别达到669元/吨和674元/吨。
不仅各主流价格指数上涨,部分煤企业也开始调高煤价。进入10月,神华现货价格已三次调高,10月16日-22日的5500大卡煤炭现货价格已从之前一周的649元/吨上调至668元/吨。
煤价仍存上涨空间
据了解,此次进口煤收紧政策并未严格“一刀切”,而是对南方终端电厂进行了配额分配,对终端电厂用户实行一船一议。
但进口煤减少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记者获悉,由于目前防城港对进口煤通关政策把控严格,导致印尼煤缺货,为保采购,企业基本集中在海昌和新沙码头,再转运至防城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