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 详情

榆林围绕群众就业增收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唱响乐业曲 幸福稳稳来

发布时间:2024-07-19

近年来,榆林各级各有关部门聚焦让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从任务谋划、资金支持、项目实施等方面,全力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再上新台阶。广大易地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已汇聚成一幅大美图景,在塞上大地徐徐铺展。

安居乐业 工作家庭两不误

顶着炎炎夏日,记者走进府谷县新府山社区服装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裁剪、缝纫,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门口整齐陈列着服装厂的产品。

“之前的家距离工厂很远,经常起早贪黑赶着上班,家里的老人小孩也没办法照顾,”在社区服装厂打工的刘彩霞讲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自从搬到社区后,工厂也搬到了社区门口,上班特别近,而且家门口就有初中、小学、幼儿园和医院,公交车直接开到小区门口,我们现在也是城里人了,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有盼头。”

“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关键。新府山社区书记杜星园告诉记者,新府山社区是府谷县唯一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搬迁户来自14个乡镇、2个农业园区、2个便民服务中心,共有542户1623人。群众刚搬到社区里有许多顾虑和不习惯,只有真正享受到城市所带来的便利后,才能真正“稳”得下来。她说:“现在小区楼下的超市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对面就是便民菜市场,上学有能容纳2600多人的九年制学校和幼儿园,看病有新建的府谷县第三医院,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实现了易地搬迁户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劳动就业、法律服务等服务项目“一站式”办理……

“今年,我县将紧盯后续产业就业扶持基础设施提升和社区治理等方面,比如在产业发展方面计划实施农业产业园厂区道路硬化及排水工程,在就业方面加大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通过这些渠道想方设法增加搬迁户收入,持续用力抓好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府谷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总工程师张利刚说。

截至目前,全市92个集中安置点中,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达1.02万户2.3万人,实现就业1.02万户2.1万人,就业率达91.3%,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全市集中安置区产业齐全、就业良好、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社区管理全覆盖,搬迁群众乐业安居。

多措并举 增收致富有盼头

就业是后续扶持的核心,是实现增收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作为清涧县就业帮扶基地的拓小玲商贸有限公司,务实担负起家门口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2021年底成立以来,持续为当地待业“宝妈”、脱贫移民搬迁群众和部分行动不便的居家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灵活稳定就业、进一步增加收入。

“公司的工作灵活、便捷,还可以‘带回家’;我每个月至少能挣2000多元。”谈起这份时间灵活的计件式工作,清涧县拓小玲商贸有限公司员工惠莉莉笑得合不拢嘴,“在这工作两年了,既让我们脱贫家庭持续稳定增收又不耽误照顾家中老幼。2023年,我还领到就业补助6600多元。”

“‘家门口’就业是一种‘家门口’的幸福,夜幕降临时千家灯火、万户饭香,是每个家庭最朴实的愿望。”清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康晋表示,目前,清涧县有劳动力的易地移民搬迁户数为1349户,其中劳动力2622人。

通过该县组织的各类别技能培训与现代化农技教学,目前已有2306人稳定就业,其中900余人在10家社区工厂和8个就业帮扶基地以及该县的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实现持续增收致富。

据了解,我市持续打造榆林特色后扶模式,2023年度实施后续扶持项目30个,投资8000余万元。通过结合资源禀赋,强化产业就业举措,提升安置区周边就业岗位供给能力,形成榆林特色的“羊产业+搬迁户”“一县一园”后续扶持模式。羊产业方面,结合我市“羊产业”双千万工程的实施,在安置区配建了陕北白绒山羊、湖羊、奶山羊等羊子产业项目12个,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增收、饲草种植、托管代养”等方式,每年分红500余万元,受益搬迁群众3185户;“一县一园”方面,依托园区和社区工厂,将搬迁群众镶嵌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各链条环节中,增加“家门口”就业岗位供给,在12个中型城镇安置区建成基地或园区11个、社区工厂30个,提供就业岗位近4000个,已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500余人。

来源: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