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 > 详细

“精”处发力,“化”煤成“金”

发布时间:2024-04-07 文字大小: |

是用以烧火取暖的“黑疙瘩”,还是运到火电厂发电的黑色燃料?
在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梓化工),正在上演一场“点煤成金”的魔术,一块黑色煤炭经过“七十二变”后,早已面目一新。
初春,天气渐暖,在简洁明亮的办公室,贵州娄山关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处处长黄显林向记者介绍了整个工艺流程,讲述了一块煤炭如何被“吃干榨尽”。
黑色煤炭送进贮煤仓,再和无色的清水混在一起,在棒磨机中“亲密接触”,变成了黑乎乎像重油一样的水煤浆。水煤浆喷入气化炉,通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氧气,经过高温“桑拿”后,被气化成水煤气。
然后,这些水煤气再经过洗涤净化,脱除大部分二氧化碳,变成净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甲醇。
水煤气中分离出来的氢气和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经过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子“牵手”变成氨气。氨气和二氧化碳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再次“牵手”,最终变幻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白色颗粒——尿素,完成一块煤的“由黑到白”之旅。
生产出来的甲醇,销售给下游企业,用来作为溶剂或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乙烯、丙烯等化工基础材料,作为药品、农药、高分子材料、制冷剂生产的前体原料。一部分可用于车用燃料,一部分输入居民家庭作为生活用气用作餐饮店、食堂作猛火灶燃料。
数据显示,桐梓化工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生产氮肥,尿素市场份额占到了整个贵州省的70%以上。年产能30万吨合成氨、30万吨甲醇、52万吨尿素、10万吨复合肥、5万吨车用尿素,每年耗煤量就达到180万吨,2023年公司产值达22亿。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桐梓助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新型煤气化工艺技术应用,是公司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生动案例。
走进桐梓化工数字化控制室,一块硕大的屏幕显示着各个车间、部门的生产运行情况,指挥调度人员手持电话调配着各个部门,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不同的图标,各项工艺参数源源不断地传输进系统。
“通过电脑显示屏可以监测到尿素合成的压力、温度和流量。”
中控室操作人员李洪成目不转睛盯着各项指标,看到异常后,他立马远程操控阀门进行调节:“你看,这就是气化导致供氧不足,氧气量减少,我们马上就可以进行调节。”
“别小看这一方寸天地,它其实可以操控10000多个指标。” 桐梓化工总经理助理周辉说,这个智慧平台可清晰掌握气化空分版块、合成氨甲醇版块、尿素生产版块等每个生产环节的实时运行情况。
用智慧点亮“煤”好未来,用创新技术加码赋能,这是一块煤蝶变出彩的“关键密码”。
GE水煤浆气化技术、瑞士卡萨利氨合成技术、超级克劳斯硫回收生产技术……多个世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正驱动一块煤炭的裂变升级,向新而立。
“GE水煤浆气化技术这个工艺的好处就是生产平稳、能耗低、尾气排放比较少。”桐梓化工尿素车间副主任顾林林说,这套装置的产能已经达到100%,进一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
从传统煤化工向精细化工跨越,从低端向高端产业链延伸,变化的又何止是颜色。
桐梓化工聚焦精深用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创新链向前沿聚焦,把黑色煤炭“吃干榨净”。
甲醇,用绿色甲醇作为汽车新型燃料,实现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形成循环产业链。
由黑到白,绿色未来。桐梓化工每天产生的300余吨煤渣还催生出了下游两家环保砖厂和一家水泥厂,水泥厂以每吨7.5元的价格购买煤灰,经加工后送至全国多地建筑工地,不仅解决了废渣处理的大问题,还变废为宝提升价值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延展。
“甲醇的市场价格是每吨2000余元,而聚甲醛则达到每吨10000多元,附加值增加了近五倍,我们急需发展煤化工下游延链产业。” 黄显林扳着指头算了算。
要实现从传统产业园区向智慧园区升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桐梓做了一个大胆的规划——进一步优化煤化工工艺,做精链条,将甲醇进一步生产成甲醛,聚甲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现代煤化精深工工艺,将煤炭附加值提高6倍以上。
延链、补链、强链……桐梓化工是桐梓县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更是贵州加快推进“富矿精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煤矿是桐梓的富矿,储量为42.2亿吨,为实现精深用矿,延伸产业链,我们正向高端化转型升级,走清洁高效利用之路,做到把每一块煤‘吃干榨净’。” 桐梓县委常委、娄山关经开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登洪说,以煤化工为主的企业,将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循环发展格局,写下贵州“富矿精开”的桐梓实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