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名称 |
充填开采工作面充填体应力监测点布置标准作业流程 |
适用工种 |
技术员、普工 |
应用频次 |
高频次 |
相关事故案例 |
|
重要危险源 |
|
序号 |
流程步骤 |
作业内容 |
作业标准 |
危险源及风险后果提示 |
不安全行为 |
安全措施 |
1 |
作业前准备 |
准备钻具、钻杆、钻头、工具包、水平尺、顶杆等; 准备应力计、信号传输线; 准备水泥浆料,注 浆管路等。 |
工器具、配件齐全、完好; 万用表检测应力计、信号传输线完好、无断线; 水泥浆料强度满足《作业规程》要求,主要管直径比钻孔孔径小。 |
钻具不完好,钻孔时钻杆断裂造成人员伤害; 监测仪表及配件不完好,数据存在误差,存在数据分析指导现场不到位、充填体强度不达标引起的顶板事故风险。 |
使用不合格、不匹配或非专用工器具和未经许可的自制工具。 |
准备工器具、材料时,要严格检查工器具的完好性以及材料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
2 |
检查作业环境 |
检查作业地点通风及有毒、有害气体情况; 检查作业地点巷道支护情况。 |
通风良好; 有毒有害气体不超限,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巷道支护良好,无漏顶、无片帮。 |
未对作业场所支护进行检查或检查不到位,作业时顶板及两帮掉落矸石或片帮冒顶使人员受到伤害; 未检查瓦斯浓度或检查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瓦斯等有害气体积聚,造成缺氧窒息、有害气体中毒、瓦斯燃烧或爆炸; |
作业前未进行安全确认; 站在顶帮有离层、片帮等不完好的下方作业或将设备停放在此区域作业。 |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处理,确保工作面安全可靠,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方可进行作业; 按《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的检查次数进行检查,发现工作面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超限必须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生产指挥中心; 3.每班作业前对作业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发现瓦斯等有害气体超限,必须立即撤出 人员; |
3 |
检查充填体凝固情况 |
钻孔。 检查充填体凝固情况。 |
充填体需凝固7-10天方可进行钻孔,最晚不得超过10天; 钻头钻入深度不得超过800mm,不得小于封闭墙墙体厚度; 检查充填体凝固情况时,钻孔需钻出粉屑,方可进行应力计的安装。 |
充填体未凝固进行钻孔,存在浆液喷出伤人风险; 钻孔期间,作业人员未佩戴护目镜存在钻屑进入眼睛的风险; 作业时未设警示、未注意避让过往车辆; 钻孔期间,配合人员手扶钻动的钻杆, 存在钻杆伤人的风险。 |
作业期间不按规定佩戴护目镜; 测量人员作业时未设警示、未注意避让过往车辆; 未等钻机机头停止运行,接、拆钻杆。 |
钻孔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齐全劳动保护用品; 钻孔过程中,除顶钻人员,其余人员严禁靠近钻杆两侧; 作业前在作业地点前后30m范围设置警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