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随着电煤市场化改革的窗口打开,电煤价格双轨制被取消,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协商确定价格,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不再签订重点合同,标志着国家在全方位推进电煤价格市场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对煤炭和电力企业都带来利好,不过对水路煤炭运输产生了不小影响——
利好远洋煤运市场
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后,中国煤炭交易没有了“政府定价”,完全进入市场化操作,价格成为电力企业选择的重要标准。随着今后煤炭需求的增长及进口煤价的进一步下探,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将选择进口煤来替代国产煤,进口煤比重将不断提高,利好远洋煤炭运输市场。
McCloskey估计,至2020年中国火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将以每年4000万~4500万千瓦的速度增长,煤炭中长期需求保持温和增长。此外,中国利用煤炭的新型行业也在不断出现,比如化工行业、煤改油(气)行业等,这对今后煤炭需求上升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际经济不景气,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同时,随着国际新能源革命的进展,尤其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页岩气为代表的能源革命,更多国家的煤炭将进入亚洲,预计国际煤炭价格未来总体将呈现下降态势。另一方面,长期来看,国内煤炭成本持续上升。总体来说,进口煤价格持续下跌,国内煤炭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价差扩大,有利于进口增长。
中国煤炭“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煤炭进口,而此次电煤双轨制的取消,将更加有利于煤炭进口。去年进口煤炭2.8亿吨左右,预计今年将突破3亿吨大关。国内外煤炭价差将直接影响进口煤总量,根据历史数据测算,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在价差扩大时进口量增加,反之亦然(根据历史数据,价差超过30元/吨,进口量保持增长势头)。
沿海煤运将受到冲击
一方面,受进口替代效应影响,国产煤需求比例逐步减小;另一方面,随着铁路运力增长,铁路运输瓶颈逐步消失,沿海运输份额或将缩小。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新疆和山东等地,然而,中国的煤炭消耗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这就决定了中国煤炭运输呈“西煤东运”、“南煤北运”格局。
内陆省份开采出的煤炭资源,通过铁路或长江送往东部省份;北部省份煤炭通过铁路或经沿海运往东南沿海。由于成本等方面原因,长期以来,煤炭运输都是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为辅,铁路与港口运输存在着竞争关系。电煤市场化改革后,要求交通运输部依据煤炭供需双方签订的合同和运输能力,合理配置运力并保持相对稳定,对大中型煤电企业签订的中长期电煤合同适当优先保障运输。“十二五”期间,张唐线、内蒙到华中新线等各煤运通道建成后,运输将变得畅通。对港口来讲,北方铁路煤炭发运能力的提高,意味着竞争加剧,市场份额或将缩减,沿海煤炭运输受到冲击。
削弱长协定价模式地位
改革出台后,定量不定价有望成为煤炭供应的重要方式,现货采购有望适度增加。今年初,2013年全国合同煤签订量18.7亿吨,但只有6600万吨的合同煤明确签订了购销协议价格,多数电煤合同没有约定价格,中长协合同很少。没有价格的合同仅仅是一个参考,没有实质内容,无法对价格构成约束。预计越来越多的煤企将采取这一策略,即倾向只协议限制购买的数量,而不会就价格定协议,会跟随市场价格。这与当年铁矿石定价机制的转变较为相似,定量不定价。
借鉴铁矿石市场的经验,伴随着重点合同煤的取消,下游电力企业的采购也将变得更加灵活,上游的煤炭企业也将适时控制现货的供给比例以增加收益,因此这势必会增加沿海运输的现货化程度。与此同时,沿海运力不断增长,运价近年来持续走低,租家更倾向于现货市场订船,沿海运输长协模式地位逐步削弱。
尽管基于当前情况判断定量不定价的长协合同仍为市场主流,但随着重点合同煤的取消,在煤炭价格出现波动时,上游煤炭企业与下游电力企业对现货供给及采购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将使沿海煤炭运输市场短期内波动性加强。长期来看,煤炭产能集中释放,而电力需求偏弱,进口煤增加,市场煤炭价格逐步平稳。而受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速低、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等因素影响,欧洲煤炭需求萎缩,而美国大力开发页岩气替代燃煤电厂发电,导致国际煤炭市场低迷,价格呈现持续下跌态势。国内煤炭价格市场化后,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扩大,也使得国内电力企业及煤炭贸易商对于进口煤炭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得以加强。因此预计今年中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高位。
何谓电煤价格双轨制
电煤价格双轨制是指在煤炭价格逐步放开后,电煤供需双方依据的两种不同定价机制。一种是年初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签订的重点合同煤价,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锁定一年供应量;另一种是市场煤价,价格随行就市。
日前,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可自主协商确定价格。
这意味着中国电煤市场化改革终于迎来“破冰”,争论多年的电煤价格并轨最终实现。此举也意味着困扰中国多年的煤电之争走到了尽头,在完全市场化主导下,未来中国的煤电行业将更趋良性发展。(中商情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