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以来,在多轮冷空气的影响下,整个北方地区已经全部入冬,秋冬季转换“一线”已达长江流域。这即意味着迎峰度冬正在逐渐逼近,能源消耗旺季即将来临,供应的保障尤显重要,尤其是煤炭。
从相关部门和机构公布的数据以及媒体的报道来看,当下全国煤炭保供“保卫战”已打响,且“备战”积极性高涨,而煤炭供应比较充足,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有保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生产原煤3.9亿吨,同比增长3.8%,日均产量1254.0万吨。1-10月份,生产原煤38.3亿吨,同比增长3.1%。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煤协)新闻发言人张宏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全国煤炭生产供应能力还在稳步增加。全社会煤炭库存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就为今冬明春全国的电煤稳定供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煤协数据显示,10月末,全国火电厂存煤约2.02亿吨,比9月末增加约900万吨、同比增加约2800万吨,存煤可用约34天,存煤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在稳产增产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一大批国产先进机械装备和智能设备投入到了煤炭生产中。
中煤协数据显示,现在全国建有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共1400个,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到730处,产能占比接近60%。大型现代化智能生产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与此同时,入冬以来,全国多地迎来降温降雪天气,冬季煤炭运输进入高峰期,铁路部门多措并举,保障供暖和生产用煤需求。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10月20日至11月19日,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82亿吨,同比增长9.8%,其中发送电煤1.31亿吨,同比增长7%。
从地方上来看,入冬以来,我国煤炭主产区持续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全力保障电煤供应,严格执行电煤长协价格,确保供热发电企业多发满发。
在安徽,中国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率达105.52%,充分保障了合作企业的煤炭供应,确保供热发电企业多发满发。
在山东,山东能源集团营销贸易有限公司经过三年的投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1650万吨的煤炭储备能力。并且已提前三天完成迎峰度冬,煤炭储煤任务,可以保证50个大型电厂15天以上的使用量。
在新疆,喀什、和田等地7个电厂开启双机运行,用煤量达到今年峰值,铁路部门调配运力资源,开辟电煤绿色运输通道,日均开行南疆方向煤炭列车12列以上。据了解,近期运往疆外的煤炭专列日均达48列,今年以来新疆铁路疆煤外运量超5000万吨。
在内蒙古,为满足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用煤需求,11月以来,呼和浩特铁路日均发运煤炭42.3万吨,环比增长了4.2%,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铁路部门首次使用新型集装箱装运煤炭,可以实现火车和卡车直接换装转运。
企业方面也不例外。11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迎峰度冬保暖保供工作视频会,传达国务院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安排部署集团公司迎峰度冬保暖保供工作。会议提出,抓牢抓紧稳产增供,确保能源安全。科学合理组织煤炭生产,在安全合规前提下,最大程度挖掘稳产增产潜力。加快推动产能核增手续,抓好年度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和明年合同签订组织。
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会强调,时下我国已全面进入采暖季,能源需求大幅增长,保供压力陡增。中央企业要全力做好能源电力保供,积极备战迎峰度冬,加大煤炭增产增供力度,提前做好发电设备维护和电煤库存管理。
此外,金融方面的支撑也在积极进行。据新华社报道,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发放能源保供专项贷款超1000亿元,精准支持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增加电煤供应,支持河北等受灾地区和供电供暖重点地区重点电力企业电煤储备,服务保障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稍早之前在11月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当前,全国能源供应总体平稳,煤炭生产供应平稳有序,运输得到有力保障,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亿吨、可用33天,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天然气资源准备较为充足,各类储气设施入冬前应储尽储,天然气合同实现全覆盖,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发改委同时还强调,还要清醒认识到,极端天气等潜在风险仍会对能源保供带来挑战,对此还需要高度重视,及时防范化解。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运行调度,压实各方责任,会同有关方面做实做细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各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化解各类潜在风险,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来源:煤炭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