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节能 > 详情

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上市公司年度ESG报告中的“环保经”

发布时间:2023-04-18

        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为内涵的ESG概念,自2004年在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中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中国,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这一概念的热度也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披露ESG报告的阵营。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2年12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2)》显示,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逐年提升。近日,妙盈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有52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ESG报告。中国环境报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报告中,各行各业对于“减碳”均有着自己的表达,过去的高碳排行业也将能源转型放到了重要位置,金融机构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提供绿色支持、助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

        “减碳”是常见关键词

        从上市公司已披露的ESG报告来看,“减碳”是其中最常见的关键词,而对于如何助力“双碳”的目标实现,各行各业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对大型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采用光伏发电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

        有A股市场“股王”之称的贵州茅台在2022年ESG报告中披露,其已完成变压器、电机、冷凝器等高耗能老旧设备更换,制酒车间4500盏晾堂灯的节能改造,二级泵站高耗能电机更新换代,降低设备能耗。同时,采购绿电、优化能源使用结构,2022年全年采购绿电44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3万吨,二氧化硫20.68吨,氮氧化物18.92吨。

        作为科创企业,2022年海尔生物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赋能减碳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在业内率先突破HC碳氢制冷关键技术,首创节能降耗高达50%的节能芯系列超低温冰箱,每台每年碳排放减少量2吨。太阳能疫苗冰箱系列产品,每年可降碳10.95万吨,相当于4500亩成年树林的中和量。其ESG报告还显示,2022年公司内部通过节能改造项目,较上一年减碳约152吨,通过光伏发电设备年发电量达148.9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865.69吨。

        复星医药2022年ESG报告则显示,去年全年其累计投入3.8亿元用于各项节能措施的实施,各成员企业通过采取各项节能减排措施节电886万度,节天然气96.8万立方米,节外购蒸汽4700吨,节能减排措施减少碳排量9433吨。2022年通过采购1692万余度绿电(含水电和新能源电),采购绿电减少碳排量8825吨。

        物流行业也从多方面着手减少碳排放。就已披露2022年ESG报告的顺丰控股来看,其推进低碳运输、打造绿色产业园、可持续绿色包装及绿色科技应用等举措,实现覆盖物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全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155.78万tCO2e(每吨二氧化碳当量)。

        运输方面,陆路运输是其物流服务的主要方式,公司通过提升新能源车辆运力占比、优化燃油车辆选型、管控车辆油耗等方式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航空运输方面,顺丰积极引进747、757、767等大型货机。据了解,相较于传统的737货机,此类货机具备满载情况下碳排放效率更高、吨公里油耗更低的优点。

        过去物流行业对于纸类、塑胶料等原材料的消耗较大,2022年顺丰通过推广“绿色包装”的使用,减少碳排放约50.6万吨。据悉,“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2022年,顺丰循环箱循环使用次数超过3200万次,贡献碳减排量1.3万吨。与此同时,对胶袋、胶纸、贴纸、封条等8大类物料进行减量化、标准化、场景化创新研发,全年通过包装减量化措施共计减少碳排放约15万吨;

        高碳排行业谋求能源转型

        油气、石化、电力、建材、钢铁、航空等曾经被视为高碳排行业的代表。而如今,这些行业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已当起了低碳化转型的“领头羊”。

        过去一年,布局氢能源的风刮遍了我国石化行业“三桶油”。据了解,氢气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无色、无味、无毒,电化学反应后只产生水,完全零排放,并且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发展氢能被视为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之一。

        对于氢能源的布局,中石化走在行业前列。其2022年度ESG报告中指出,公司将构建氢能生产、提纯、运输和销售全流程产业链。其旗下油田企业积极布局绿电制氢;炼化企业围绕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依托副产氢资源,推进燃料电池氢供应中心建设;销售企业积极稳妥推进加氢业务,与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展开广泛合作,共同推动氢能现代产业链建设。在加氢站数量方面,截至2022年末,中国石化已累计建成加氢站98座,合计加氢能力约45吨/天,是全球拥有加氢站最多的企业,目标打造“第一氢能公司”。

        相比中石化,中石油的氢能产业起步较晚,但过去一年其也正稳步加快步伐。中石油2022年度ESG报告显示,2月7日,中国石油合资建设的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正式投入使用,为冬奥崇礼赛区50辆氢能源大巴供应氢燃料,加出中国石油加氢业务“第一枪”。6月底,中国石油在张家口赛区的第二座加氢站——崇礼北油氢合建站完工投产。7月,中石油山西公司与孝义市鹏飞集团签约,合作建设30座加氢综合能源站。另据其发布的《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中石油计划2050年占据国内30%供氢市场。

        中海油方面,2022年8月由其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套橇装天然气制氢装置正式投用。据了解,该套装置在满负荷条件下可用4.8立方米天然气可制取约11立方米氢气,氢气纯度达到国际最高的99.999%。同时,中国海油还启动了500立方米/小时天然气制氢设备的研发工作,力争2023年上半年投用。

        尽管在氢能产业布局方面较上述两家公司落后,但中海油在海上风电业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自2019年起,中海油重新焦海上风电,并择优发展陆上风光,因地制宜发展氢能业务,探索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系统,以期实现“十四五”末新能源新产业收入占比达到10%的目标。

        除此之外,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天然气能源也是三家的重点布局方向。2022年中石化新建天然气产能74.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6.1亿立方米;生产天然气35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3.8亿立方米;中石油方面,202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455亿立方米,占公司国内油气产量当量的52.5%。中海油方面,国内天然气净产量为15.5亿立方英尺/天,同比增长19.6%。

        金融业聚焦绿色支持

        相较于上述看见的行动,为各行各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则成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

        就银行而言,贷款是其核心业务,而绿色信贷也成为其践行绿色金融服务的首要途径。以国有六大行为例,据其年报披露,六家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达12.5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4.59%。其中,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3.98万亿元,规模保持国内同业第一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2.75万亿元、2.7万亿元、1.99万亿元、6354亿元、4965亿元,同比增速均在增长33%以上。

        据了解,六大行绿色信贷投放的主要方向集中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等领域,包括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煤炭清洁利用项目建设、光伏组件制造、绿色贸易融资及绿色消费融资等环保产业。

        不仅如此,各家银行还综合运用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等金融工具,广泛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例如,中国银行2022年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877亿元,承销规模为4539亿元,均居于六大行之首;交行绿色租赁资产余额最高,截至2022年年末,绿色融资租赁资产余额711.84亿元,占其租赁资产余额的22.47%;工银瑞信发行了14只以生态环境、新能源、ESG、碳中和等为投资方向的绿色基金;在绿色理财方面,农行披露存续ESG主题理财产品合计43只,时点规模合计490亿元。

        保险业亦是“绿色金融”服务中不可抹去的一笔。当前,A股五家上市险企均已披露2022年度ESG报告。过去一年,中国人寿累计为绿色产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4万亿元,为超4000家企业提供环境责任风险保障。截至2022年末,其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600亿元,并开发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农业碳汇保险、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等多款绿色金融保险产品。截至2022年末,中国平安绿色保险保费收入达251.05亿元,其还完成了国内首单经绿色认证的绿色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登记,向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项目投资35亿元。

        在券商的ESG报告中,服务绿色低碳经济同样是重点关注内容。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2022年度经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证券公司承销(管理)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含ABS)152只,融资金额1716.58亿元,同比增长24.71%。(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