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显著放缓,同时电力装机快速增长,电力供需宽松。但受益于电 煤价格继续下跌,2015年电力生产行业盈利水平较好。2015年4月与12月底,煤电联动机制触发使得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两次下调,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电 煤价格开始大幅反弹,火电企业盈利空间面临严重压缩。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017年是否会调整火电价格、火电发电成本如何变动、火电企业未来行业盈利走势等问题备受关注。
通过选取火电上市或发债企业共47家作为样本数据,在分析各区域2015年度电盈利空间的基础上,结合各区域电价、煤价的波动,推算各区域2016年、2017年度电盈利空间。此外,分别以 电煤价格指数及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测算火电企业盈亏平衡点。
通过测算,得到下述结论:
(1)2015年全国平均度电盈利空间约6.39分/千瓦时,华南、华东、华中地区样本企业盈利较好,东北、西北与华北蒙晋地区样本企业盈利较差,整体看分化较为明显;
(2)预计2016年全国平均度电盈利空间下降超过50%,其中华南、华东地区度电盈利空间降幅较小,西北、华北蒙晋地区度电盈利空间下降超过100%,已出现亏损,东北、西南地区也接近亏损线;
(3)2017年标杆上网电价大概率会维持目前水平,在此基础上,可测算出全国电煤价格指数和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盈亏平衡点分别为450元/吨和535元/吨,2016年11月电煤价格水平下火电整体已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意在将环渤海动力煤价稳定在550~600元/吨,预计2017年大部分火电企业将亏损;
(4)2017年样本企业度电成本受煤炭价格上涨影响大幅提升,在假设2017年不会触发煤电联动的情况下,煤炭平均采购成本较2016年11月水平下降幅度15%以内时,全国超过半数区域企业将出现亏损或接近盈亏平衡点;
(5)受不同区域煤炭价格涨幅不同影响,区域格局有所改变,华东、华南依然盈利能力较好,华北-京津冀地区以及华中地区由于2016年煤价涨幅明显,其盈利能力明显恶化,西北、西南、华北-蒙晋、东北地区则持续低迷。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我国着力调整能源结构,但火电在电力行业中依然保持很高的地位:截至2016年10月末,火电装机占全部装机的66.28%,火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73.73%。
供需方面,在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的背景和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需求下,从2014年4月起至2016年4月1,火电装机规模增速翻倍(由4.9%增至9.5%),远高于同期需求增速,供需环境持续宽松,2015年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降至1969年以来最低。
利润空间方面,成本端,2016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价格触底大幅反弹,5,500大卡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由400元/吨左右升至11月末600元/吨左右,回升至2014年初煤价水平;收入端,由于煤炭价格下滑,2015年两次实施煤电联动机制,2016年全国平均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较2014年下降近5分/千瓦时。受上述两方面影响,火电行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近月来火电企业亏损的新闻频现。
怎么办?
转型为区域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电厂能卖的不只是电
今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住建部、环保部联合发布了《热电联产管理办法》,鼓励采暖型背压热电联产企业成立售电售热一体化运营公司,优先向本区域内的用户售电和售热。五部委意图借助热电企业绿色发展与电力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契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空气污染严重、热电联产发展滞后、区域性用电用热矛盾突出等问题。
在煤电项目审批建设被严格限制的大环境下,热电联产成为规划建设风险红色预警地区唯一可以发展的煤电项目。“以热定电”的规则下,热电厂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一个电源点,还是一个支撑地区工商业发展、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热源点。五部委对热电机组寄予厚望,热电联产也符合煤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对于早期投产的30万千瓦级机组,供热改造对于机组寿命的延长和机组效率的提升都大有裨益;随着煤电经营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60万千瓦级、百万千瓦级机组出于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的考虑,开始加入供热行列。供热提高了机组效率,变相降低了机组的度电煤耗,今年供暖季煤价处于高位,热电联产机组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热电联产机组为区域内工业用户提供工业蒸汽,更解决了北方居民冬季供暖低效率、高污染的问题,在替代关停小锅炉,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居民供热质量也上升了一个台阶。电厂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煤电企业开始与当地热力公司合作,建设智能换热站,“热电冷”三联供的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主动承担城市污水处理任务,用处理后的中水满足机组用水需求,并为城市清洁做出贡献;结合周边产业布局或自然环境,输出废渣废气作为下游产业生产原材料、发展海水淡化……燃煤电厂的潜力得到不断挖掘,煤电企业也开始逐渐转型为区域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这也许正是煤电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最为直接可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