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煤矿管理 > 详细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安全高效煤矿样本

发布时间:2023-12-07 文字大小: |

     “30年来,安全高效煤矿实现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全面铺开。一座座‘小而精’‘富而美’的煤矿落地生根。安全高效煤矿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在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建设3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表示。

    从首批12处,到2001年突破100处,再到2022年达1146处;从最初的晋冀鲁内蒙古苏5个地区,到如今的20个产煤地区;从晋陕内蒙古主产区,到云贵川复杂难采区,一处处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煤矿脱颖而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146处安全高效煤矿平均综合单产16.56万吨/(个•月),原煤工效16.77吨/工,均约为国有重点煤矿的1.9倍;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采煤队683个,其中有9个采煤队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宏伟目标,高标准、高品质打造‘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生态治理好、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的中国式现代化煤矿样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表示。

    安全高效煤矿有了新内涵

    “自1992年原煤炭工业部提出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到2007年更名为安全高效矿井,我国安全高效煤矿建设至今已有30年历史。”孙守仁说,“30年来,我们经历了‘黄金十年’的辉煌,肩负了‘能源保供’的重任,也经受了‘产能过剩’的艰辛,体会了‘全面亏损’的惨痛。这是一部致力于改变煤炭工业落后面貌、加快现代化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煤炭生产力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改革史。”

    孙守仁指出,如今安全高效煤矿作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被赋予了新的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化煤矿。

    要建设成为什么样的现代化煤矿?

    孙守仁表示,新时代安全高效煤矿的现代化建设,已不再是简单安全高效生产的现代化,也不仅仅是千万吨级的现代化,更不能单纯以安全好不好、效益优不优、工效高不高等标准去衡量。它将是行业全产业链共赢的现代化,是煤矿全生命周期协同的现代化,是煤炭全生产要素融合的现代化。

    山东能源兖矿能源集团南屯煤矿,是1997年全国首批特级高产高效矿井之一。“从早期一矿一队一面的高产高效生产格局,到为实现可持续开采探索形成薄厚煤层配采生产格局,再到如今致力于8个专业13个智能化项目改造。多年来,我们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安全高效煤矿新内涵。”山东能源兖矿能源集团南屯煤矿总工程师暴晓庆说。

    “当前煤炭行业已经到了新阶段,面临新形势。发挥煤炭对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作用,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山西省能源局煤炭处处长毛晓文说,“安全高效煤矿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截至目前,山西省安全高效煤矿达589处,已累计建成78座智能化煤矿和1316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是山西煤炭先进产能的主力军。”

    “新时期,潞安化工集团承担‘能源安全保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转型发展蹚新路’三大使命。建设现代化煤矿,要坚定绿色智能目标导向,不断探索新技术,扎实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能源转型。”潞安化工集团副总工程师赵洪亮表示。

    “今年以来,川煤集团主动对接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及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等战略规划,确立了‘传统能源改造升级、新能源前瞻布局、装备制造规模化发展、医疗康养融合发展’四大战略着力点,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布局优化,全力打造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优势,为加快建设西南地区现代化综合型能源企业厚筑根基。”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昌润表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71家煤炭企业集团被命名为安全高效集团,其中10家集团安全高效煤矿数量超过20处。前10家集团安全高效煤矿数量达556处,占安全高效煤矿总数的48.5%,产量达16.47亿吨,占2021年全国总产量的40%。

    据介绍,202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依据《安全高效煤矿评审标准》,开展新一轮安全高效煤矿评审工作。《安全高效煤矿评审标准》从1992年制定至今,已大大小小进行了6次修订,目前的标准为2016年调整后的标准。

“2016年至今,煤炭行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矿数量从2016年的1万处下降到目前的4200处,晋陕内蒙古年产30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退出;露天矿比重增加,目前占比8.5%,产量占比32%;2022年有15家煤炭企业产量超过5000万吨。”孙守仁说,“但目前有些指标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标准,引领性还不足。标准引领是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正在征集标准修订意见,把标准变得更加先进、更加科学,控制安全高效煤矿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迈向更高水平存在新挑战
“30年发展历程,有高峰也有低谷,有顺境也有逆流。我们清醒地看到,新时期安全高效煤矿要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需要化解矛盾、处理的问题还很多。”孙守仁指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均衡协调发展存在短板。企业间、区域间安全高效煤矿发展差距较大,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地区的安全高效煤矿数量占到全国的92%,民营安全高效煤矿占比不足30%,年产120万吨以下煤矿占比不足10%;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千米以深煤炭资源储量超过50%,资源枯竭、接续紧张、生产分散、负担沉重等问题愈发突出,薄煤层、急倾斜、深井高低压、“三软”、“三下”等复杂条件建设难度依然较大;安全发展压力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复杂赋存条件与多重灾害耦合加重,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未从根本上得以控制,粉尘治理和职业病防治还需进一步加强。

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不足。科研投强度不高,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0.44%,大幅低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1.39%);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行业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灾害监测监控技术、低生态损伤的绿色开采技术、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亟待突破性创新,高端装备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煤矿招工难、留人难和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愈发凸显,人才吸引力偏弱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绿色开发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充填开采、保水开采、无煤柱开采、煤与瓦斯共采、井下(坑下)干选等技术尚未得到普遍应用,绿色开发利用技术体系亟待完善;生态环保刚性约束增强。安全高效煤矿建设主要集中在环境承载能力弱的晋陕内蒙古等核心产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原煤入选率69.7%,未达到主要产煤国家80%的平均水平。

全面共享发展还有差距。行业利润持续向优势企业集中,一些资源条件差、开采历史久、社会负担重、转型发展难的老矿亟需各方面关注和支持;安全高效煤矿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还不平衡,地勘、制造、洗选、设计、建设等产业利润率不足6%;发展成果还不能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职工物质与精神文化还不协调。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1年间,安全高效煤矿年均利润增长率7.2%,职工年均收入增长率4.7%,低于社会同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9.5%的年均收入增长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指出,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带动了煤矿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推动了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了煤矿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但也要看到,当前全国建成的安全高效煤矿占比小、覆盖面窄、复杂条件下建设难度大、科技引领支撑作用不足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步伐。

做好现代化煤矿建设这道必答题怎么建设现代化煤矿?

“这是安全高效煤矿发展的必答题。”孙守仁说,“当前,我们正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孙守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推动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煤矿样本的五点建议。

一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增强协同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优化完善政产学研用有效衔接、上下游通力合作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全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要聚焦资源保障与采掘(剥)接续、复杂条件下安全高效开发与重大灾害防控、生产工艺设计与劳动组织优化、绿色开采技术应用与生态文明矿区建设、清洁高效转化与资源综合利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建设六大“卡脖子”难题,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要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建立长效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努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和市场应用者,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要高度重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源泉作用,坚持引才聚才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实施“揭榜挂帅”行动和“素质提升”工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二要走协调发展之路,巩固改革发展好成果。依据煤炭资源禀赋、市场区位、环境容量等因素系统优化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布局,加强统筹协调。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对晋陕蒙新等煤炭绿色生产供应基地要积极对标世界一流,中东部老矿区要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推进,复杂条件地区安全高效煤矿建设要加强研究、积极引导,提出适宜的建设模式和路径;要坚持“有序开发、统筹规划、永续发展”的理念,骨干主力矿井要均衡生产、稳健经营,为后续发展做好充足的人才、资金和资源储备,资源枯竭矿井要深入挖潜减损,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深谋转型这篇文章;要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推进 “一优三减”及“四化”建设,系统构建瓦斯、冲击地压、水害等重大灾害精准高效综合治理体系,健全双重预防机制,打造安全集约高效的生产模式。

三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描绘美丽矿山新画卷。绿色发展是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建设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也是实现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自觉强化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以更高站位推动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做好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整体规划,建立“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利用—闭坑”全生命周期绿色开发模式,强化全产业链统筹衔接,实现煤矿绿色低碳发展,最大限度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要自觉强化绿色开采的社会责任,综合考虑矿区开采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采用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充填开采等技术,大力推广无(或小)煤柱和智能化开采技术,实现煤炭资源精采细采。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产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不断提高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瓦斯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四要走开放发展之路,传好开放合作“接力棒”。从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吸收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的构建,开放已成为现代化煤矿发展的重要路径。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锚定世界一流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和创新要素,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打响中国煤炭工业国际品牌;要加强行业自律,作为我国煤炭安全稳定供给的主体,安全高效煤矿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稳定市场的带头作用,坚持依法生产,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着力构建稳固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促进煤炭供需实现动态平衡,确保煤炭供应链、产业链健康发展。

五要走共享发展之路,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摒弃零和博弈思维,走和谐共赢、共同富裕之路。要加强兄弟煤矿间的互学互鉴,发展好的煤矿要积极帮扶发展慢的煤矿,国有大矿要引领多种所有制煤矿共同发展,多学习广交流;要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思想,持续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推广实施取消夜班、周末集休等生产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构建全链条协同发展格局,树立“客户好我们才能好,朋友优我们才能强”的思想,积极营造煤矿上下游诚信伙伴关系,进一步催生一批新产业、新赛道、新业态。

“我们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积极搭建煤炭全链条产业沟通交流的驿站,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孙守仁说。

2021年12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印发的《煤炭工业“十四五”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安全高效集团和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到2025年,建成约1150处安全高效煤矿(特级达到850处以上),产能占全国煤炭总产能的70%以上,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99%,掘进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90%,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达到800个,智能化煤矿产能比率大于60%,原煤入选率达到95%以上。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