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陕西煤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竞逐高质量发展赛道
2023-05-06

 装完一节车厢只用1分钟,装完一列火车也就是三四十分钟。装车用时较以前平均减少35分钟/列,效率提升了39%。

  在陕西煤业所属柠条塔矿业公司,该智能化装车系统融入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工业自动化等关键技术。工作人员只需等待列车自动对位后,按下按钮,即可完成装车。

  近年来,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煤业)持续给力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成效。与2018年相比,陕西煤业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年生产能力由450万吨提升至800万吨;陕北、黄陵矿区全员年均工效超过1万吨;煤炭板块全员工效比行业平均水平提高2倍以上……

  加快智能化建设步伐

  近日,陕煤蒲白建庄矿业公司AI人工智能+“千眼”视频智能安全管理系统顺利投入运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采用“智能预警、后台记录、现场制止、联动闭锁”等方式,通过新建、完善、优化、升级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效果研判,实现了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视频监控“全覆盖”,现场安全风险的超前管控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可视化。此外,该系统还支持移动终端应用,为管理人员提供快速、便捷的远程在线管理服务,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据了解,到2023年底陕西煤业所管理的矿井将实现“千眼”视频系统全覆盖,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后续AI人工智能系统后台大数据积累不断丰富,深度学习算法不断迭代升级,安全场景模型的不断完善,“千眼”视频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将成为风险监管“哨兵”,为矿井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更是化理念为行动的紧迫任务。”陕西煤业总经理王世斌表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企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陕西煤业按照国家《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围绕“智能矿井、智慧矿区”目标,提出了“统筹规划、分类建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协调推进”的总体实施方案,制定了《陕西煤业智能矿井建设标准》《陕西煤业智能矿井验收办法》等标准办法。同时,结合矿井实际,提出了不同类别的煤矿智能化建设方案、总体架构与技术路径,确保智能化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自2014年黄陵矿业公司建成首个成套国产装备智能化无人工作面以来,陕西煤业已经建成7处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并在煤矿智能采煤、智能快掘、智能安监等14个专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煤矿业务智能化到全过程智能系统化、从单个煤矿智能化到整体矿区智慧化的拓展,树立了独具陕煤特色的智能矿井建设示范标杆。

  目前,陕西煤业所管理的36对生产矿井采煤工作面100%实现智能开采,智能快掘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辅助系统100%实现无人化作业;累计研发应用5大类81套智能快掘系统。

  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

  “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数字化转型。”王世斌对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有着独到的理解。未来,煤矿将会由“开采煤炭”向“采集数据”转化,达到向要素要能力、向数据要效率、向数字要效益的目标,这必将成为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数驱动,以智赋能。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动陕西煤业的高质量发展,“三网一平台”数字化实施管控体系的应用,实现了企业经营运行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自该管控体系运行以来,物资集采费用降低了10%、进场运煤车辆排队时长缩短了45%,装车效率提高30%以上……

  陕西煤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实现了矿井能耗实时动态监测和精细化管理,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矿井年均能耗下降5%以上;全面开展智能煤矸分离系统建设,成功试点三种不同类型矸石充填实践,实现矸石不升井、“零”排放;大力实施瓦斯精准抽采,高瓦斯矿区实现瓦斯发电全覆盖,已建成9座瓦斯发电站,年瓦斯利用量1亿立方米……

  在陕西煤业煤矿已经由‘黑转绿’,随处可见的是平整干净的路面、整齐划一的车位、鸟语花香的环境,矿山变青山、矿区成景区。

  这些,都得益于陕西煤业全面推进智能生态体系建设,推动环境监测和修复治理更加科学高效,上线运行了“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提升矿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生态治理信息化水平,建成27对绿色矿山,入库率达75%,黄陵、澄合等5家矿业公司实现了“绿色矿山”全覆盖。

  通过数字化转型,陕西煤业为传统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陕煤方案”。(来源: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