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煤矿管理
坚定谋求采掘平衡 积极实现超前管理
2022-04-20

在有效增产保供的情况下,煤矿因采掘接续紧张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正隐隐浮现,并有加剧之势。

近期各地开展的煤矿专项检查与异地执法显示,多头掘进,甚至违规平行作业,较为突出;组织混乱、超能力生产、防灾不到位,不在少数。原本,贵州、云南、湖南等西南省份是采掘接续紧张的重灾区。但随着各地项目上马、产能大量释放,接续问题已有向山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延伸的趋势。而以往中小型煤矿易出现的采掘不平衡问题,在大型煤矿身上也出现了苗头。尽管尚无全国范围的统计数字,但采掘接续紧张引发的矛盾,无疑已成为当前煤矿需要精准防控的重大安全风险。

煤炭开采是与大自然打交道,有自身客观规律。为了保障煤炭生产可持续,井下开采和掘进须有合理的比例与节奏,并打出足够的“富余量”。过断层要注浆,遇涌水要疏干;新井要下掘,老井要延深;发现隐患要治理,计划有变常停顿。这就是现实中的煤矿。为了正常开采,各工序都须按一定时间保持超前关系,实现良好衔接。这就是常说的采掘平衡。所谓“失衡”“紧张”,简单说就是工序间“忙不过来”“准备不够”“接不上趟了”,无法有条不紊地开采。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严重。煤市低迷时,该投入的改造资金没钱投,该建的巷道没法建。为了维持生计,总是修修补补,未能从根本上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如今需要上产量,矛盾自然凸显。二是一些灾害严重煤矿本身治理工程量大、周期长,成本很高。比如煤与瓦斯突出煤矿,若是单一煤层开采,用底板穿层钻孔方式预抽瓦斯,需要准备一个走向长达千米的长壁工作面,各环节安全达标就要好几年。如果遇到低透气性煤层,治理难度更大。三是煤炭市场回暖后,企业有增产冲动,容易超能力生产。而随着采深增加,一些煤矿遇到新情况,需要减产除患,保持从容心态不易。四是与大规模上马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相比,掘进智能化推进的速度较慢。回采快,开拓准备慢,搬家倒面很费时,造成接续紧张。

长期采掘失衡的危害性不言自喻。作为安全生产的前置条件,采掘失衡往往与煤价上升相伴,极易引发事故。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四次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期(“大跃进”时期、1983年至1988年、1992年至1996年、2004年至2005年)均与煤炭供需趋紧密切相关。

因此,早在1961年,煤炭行业就确定了开拓、准备、回采煤量(简称“三量”)的可采期,并在2018年专门出台办法,调整“三量”最短可采期和新的计算方式,明确采掘接续紧张的九种情形及处理办法,提出树立煤矿采掘平衡、超前管理的理念。

2021年以来,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相继修订、完善。在应对采掘失衡的约束机制上,可以说,既有明确的步骤、办法、分级追责条款,也为各地不同地质条件、开采水平的煤矿留出了治理空间。关键就看干不干,怎么干。

干起来,说容易也容易。定期计算分析矿井“三量”,绘制和填报相应的图、表、台账,算出最短的“三量”可采期。只要发现不达标,及时上报减产,制定治灾和调整方案。一步一步走,就不会出现大麻烦。

想干好,说难也确实难。企业逐利是天性,安全投入效益具有滞后性和间接性。要顶着短期利润诱惑舍得投入安全,下气力在超前管理和技术创新上。若是公司主力矿井,降产量同时还要和上级沟通,确认新的经营考核指标,谋划重置采区、优化工艺之举。上述种种,都是长远得益但眼前辛苦,很考验管理者的眼光、格局和智慧。单是违章指挥,去除侥幸心理,坚持几天、个把月容易,一年两年甚至年年都做到就难多了。但若算不清安全与经营的大账,与自然灾害拼刺刀,把接续紧张当弹簧,迟早会吃大亏。

平衡是宇宙间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大自然始终以其微妙又独特的方式维持着自身平衡。尊重规律、顺应自然,需要煤炭人始终抱有敬畏之心,探索与地层深处资源的和谐共生之举。越是任务重、诱惑大,越要防止蛮干、顾此失彼;越是千头万绪、多难交织,越要统筹考虑、严守底线。把功夫和精力下在全盘谋划和前瞻设计上,下在以科学治理缩短治灾周期上,下在靠技术变革提高掘进效率上,下在智能监测分析“三量”、大数据研判防灾上。做尊重规律的现实选择,才能取有度、用有节、舍有道,在一张一弛间,化苦为甘,变难为易,替矿井延寿,为保供筑基。

智能化时代给了煤矿更多“晋级”的可能性。珍惜机遇,实现“质”的跃迁,既要有“愚公移山”锲而不舍的干劲,又要有“大禹治水”因势利导的智慧。尊重规律,坚定信念,用好自己的超级大脑,处理好索取与回馈的关系,我们就能建设和守护好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