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政策 > 详情

加快碧水绕城、绕镇、绕村等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全域水系重构和湿地功能提升

发布时间:2024-05-07

     国际能源网获悉,近日,浙江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内容指出,制定实施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推动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培育创建A/B级企业,出台《嘉兴市“清新”园区建设评价导则(试行)》,建设“清新园区”。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完善高空瞭望监控平台,建设423路秸秆禁烧和112路码头堆场高空瞭望设施,健全秸秆露天焚烧“1530”闭环处置机制。

        针对水质不稳定断面开展集中攻坚,加强平原河网污染成因研究,加快“污水零直排区”扩面提质、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工作,创建6个省级星级工业园区,力争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保持100%。深化平原河网水生态修复模式探索,加快碧水绕城、绕镇、绕村等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全域水系重构和湿地功能提升。持续深入打好杭州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培育省级美丽海湾建设,开展海湾精细化调查工作,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控制。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加强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和日常管理。依法规范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行为,积极做好海洋倾倒区选划服务工作,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实施,积极推动复制“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

        规范污染地块管理,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有序推进优先监管地块监测、管控等工作,完善落实建设用地市县两级土壤污染调查治理质控制度,加强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环境管理。强化地下水水质监测考核、污染风险管控,划定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制定已完成地下水详查的化工园区地下水管控修复方案。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健全“精品无废”引领机制,丰富“无废载体”,提升“无废细胞”质量,推进市本级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提升固废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固废源头减量,推动一般工业固废全面落实电子台账、电子联单制度。深入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积极稳妥推动可用作原料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

全文如下: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分局、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现将《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4月17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嘉兴新篇章。

        主要目标是: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2%,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内。

        ——水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地表水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稳定在95%以上,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近岸海域入海河流水质保持Ⅲ类。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

        ——固废环境管理方面。危险废物填埋比控制在3.5%以内(逐步推动趋零填埋)。

        ——自然生态方面。全市生态质量指数(EQI)稳中向好。

        ——减污降碳协同方面。新增减污降碳园区试点2个、标杆项目10个。

        ——声环境质量方面。建成35个“宁静小区”。

        ——辐射环境方面。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废旧放射源收贮率100%。

        一、聚焦生态示范创建,深入推进美丽嘉兴建设

        1.完善美丽嘉兴建设工作体系。加快谋划出台全面深化美丽嘉兴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实施体系和工作落实机制,加强工作调度推进和跟踪评估。围绕省对市美丽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两项考核,进一步发挥美丽办平台效能,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述职表态制度,科学制订市对县考核任务书,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2.建设美丽示范样板。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注重提炼转化模式,积极培育转化案例。以“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为重要抓手,分层次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等美丽单元建设,全面启动实施8大专项行动和30项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我市生态文明先行品牌。支持平湖等地争创第八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导海盐、海宁分别做好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评估。指导桐乡、海盐参评第三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

        3.共建美丽中国先行区。夯实“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基底,打造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完成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试点建设。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强生态破坏问题核实整改。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协作辨识度,积极筹备召开环保专题会议,在区域联保共治、排污权交易等领域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办好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培育生态环境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法治教育基地,巩固提升生态满意度。

        二、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4.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实施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推动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培育创建A/B级企业,出台《嘉兴市“清新”园区建设评价导则(试行)》,建设“清新园区”。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完善高空瞭望监控平台,建设423路秸秆禁烧和112路码头堆场高空瞭望设施,健全秸秆露天焚烧“1530”闭环处置机制。高水平推进以“炭管家”为核心的活性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开箱验炭”专项行动。强化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修订《嘉兴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启动标准,优化强化应急响应管理措施。

        5.突出抓好水环境治理。针对水质不稳定断面开展集中攻坚,加强平原河网污染成因研究,加快“污水零直排区”扩面提质、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工作,创建6个省级星级工业园区,力争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保持100%。深化平原河网水生态修复模式探索,加快碧水绕城、绕镇、绕村等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全域水系重构和湿地功能提升。持续深入打好杭州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培育省级美丽海湾建设,开展海湾精细化调查工作,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控制。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加强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和日常管理。依法规范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行为,积极做好海洋倾倒区选划服务工作,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实施,积极推动复制“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

        6.深入实施净土清废行动。规范污染地块管理,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有序推进优先监管地块监测、管控等工作,完善落实建设用地市县两级土壤污染调查治理质控制度,加强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环境管理。强化地下水水质监测考核、污染风险管控,划定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制定已完成地下水详查的化工园区地下水管控修复方案。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健全“精品无废”引领机制,丰富“无废载体”,提升“无废细胞”质量,推进市本级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提升固废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固废源头减量,推动一般工业固废全面落实电子台账、电子联单制度。深入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积极稳妥推动可用作原料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

        7.全面打响噪声阻击战。制定出台《嘉兴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深化“静音行动”,大力实施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宁静小区”创建,摸排确定创建小区,以点带面形成宁静和谐的文明意识和社会氛围。

        三、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打造减污降碳协同高地。以建设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为“牵引”,集成优化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形成“一揽子”政策体系,探索降碳与治气治水治废等协同创新技术研发应用,扎实推进省级城市、园区试点和标杆项目建设,争取承办全国减污降碳现场培训会。探索碳排放“双控”目标纳入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推动能源“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9.服务推动生态项目实施。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谋划和推动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确保完成生态环保投资考核任务。优化科技帮扶机制,对接技术指导,推进清洁生产试点,开展新一轮生态治理问题需求梳理调度和调研分析。谋划和推动实施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深化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持续加大项目的跟踪推广力度。

        10.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清单,落实分类管控要求,分区分类实施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开发约束,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划排定一批重大减排项目,加强项目核查和技术指导,深挖污染减排潜力,确保完成4项主要污染物的“十四五”减排任务。

        四、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11.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双评合一”制度,探索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协同推广“绿岛”模式,提前服务做好环评预审,试点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涉企第三方服务监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本增效。激发排污权配置新活力,加大排污权收储力度、充实政府排污权储备,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排污权指标,试点开展VOCs排污权交易,力争完成长三角首笔跨区域交易。全面铺开碳普惠市场试点,推动碳排放预算管理先行先试,迭代升级“煤样一链管”,推广煤量数据自动存证功能,争取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试点。

        12.提升行政执法改革质效。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完善执法队伍规范化管理体系,保障生态环境执法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持续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迭代升级“环保e企管”,深入实施执法监管“正面清单”制度,推行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有效衔接行政处罚与信用评价、金融激励等政策,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新型监管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与修复制度,引导企业依法经营。

        13.推动监测能力提升。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升应急监测和实验分析能力,常态化开展监测数据防人为干扰专项检查,举办全市首届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活动。承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一季度环境质量形势分析会商会。深化全国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建设试点,加快搭建绿色智慧数字生态文明架构,完善美丽嘉兴门户建设,统筹推进3个部级试点和17个省级试点建设,优化“监测一链管”“大气环境精准分析”等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精准溯源和快速处置能力。

        五、聚焦安全底线坚守,全面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14.持续发挥督察利剑作用。全力以赴抓好省督反馈问题整改和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深化省委“七张问题清单”抓落实机制,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加大举一反三力度。开展市级督导、专项督查,全面落实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散乱污”企业,培育选树一批环保“领跑”企业,争创全省重点行业整治示范市。

        15.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开展“绿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突出重点问题、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精准打击。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工况系统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应用,提升环境执法效能,实现“无事不扰”。以执法大练兵为抓手,切实提高监督帮扶、重点案件办理、案卷评查水平,提升执法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16.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处置。加强环境风险评价,严格危化品、危险废物等项目环评审批,着重做好化工园区、重点风险源企业监管防控,全面补齐生态环境应急基础设施短板,高标准提升化工园区多级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环境风险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及时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风险。

        17.抓实辐射安全监管举措。深入推进“浙里辐安”试点,开发同位素产业园监管模块,承办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40周年纪念活动暨工作座谈会。开展“核我共建 浙里辐安”2024浙江省突发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并纳入生态环境部无脚本辐射事故应急演练试点。加强辐射管理,实现重点源在线监控全覆盖,开展区域辐射安全指数评价、企业辐射安全星级评价,夯实辐射安全基础。

        六、聚焦队伍培优提能,奋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18.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锤炼紧跟核心、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学习的内化深化转化。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推动条例学习入心入脑,解读培训精准高效,立规立行从严从实,检视自省真查实改。以九届市委第六轮巡察整改为契机,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落细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持之以恒强化自身建设。

        19.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紧盯“五强”先锋党支部创建,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第七诊所+”“绿剑助企”等机关党建品牌矩阵,制度化推进党建联建,促进党建业务双融互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选树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一步激发党员干事创业激情,在吃劲要紧岗位、急难险重任务中发光发热。

        20.把握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将选贤任能导向贯穿到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精准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统筹全市系统党员干部培养管理,继续实施年轻干部“挺膺担当·练兵赋能”培养计划,加大“上挂下派”“以干代训”力度,畅通使用交流渠道,每年抽调一批青年骨干跟班学习、一线历练,建立使用、培养、关注三张清单,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用年轻干部。

        21.抓实清廉生态环保建设。深化廉洁教育,清单化构建“嵌入式”“贯穿式”“分层式”“互动式”矩阵,制定生态环境系统廉洁教育流程图,推动廉洁教育入脑入心、触及灵魂。加强纪律建设,紧盯“四风”隐形变异,常态化开展正风肃纪督查,持续深入开展防范利益冲突专项治理,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建设清廉单元,聚焦资源要素集中、腐败风险集中、问题反映集中的重点领域,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