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节能 > 详情

向绿而行,竞逐“能源赛道”!

发布时间:2024-03-15

从统筹做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风电、光伏并网容量位列全省第一,这是转型发展的不懈奋斗;从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到打造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地,这是探路领跑的积极探索。一年来,山西大同市深耕“能源赛道”,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推动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煤炭产量再创新高,电力结构持续优化,储能项目布局多元,助力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落地落实。

“乌金”添绿 煤炭清洁高效

煤炭产业是大同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煤矿智能化是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同市大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坚持用数字技术赋能煤炭产业,不断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已经运用在矿井多个生产环节,煤炭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煤矿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各类数据变化跳动,工作人员用鼠标轻点“一键启动”,井下采煤机、运输机等综采设备联动运转,滚滚乌金顺着皮带奔向地面,送往全国各地。在大同市,类似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建成60处,建有智能化煤矿6座,其中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所属塔山、同忻2座煤矿被评定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去年,大同市全力推进煤炭与数字技术一体化,新建成2座智能化煤矿(不含省属煤矿)、1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全市先进产能占比稳定在90%以上。

在做好煤炭大文章的同时,大同市推动煤炭和煤电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2023年,我市现役煤电机组实施“三改联动”改造324万千瓦。同时,我市加快推进煤电机组“上大压小”等容量替代项目建设,规划布局高参数、大容量、低能耗、低排放百万机组,加快推动国电湖东、晋控同热三期、中煤大同等3个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

“风光”无限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一排排光伏板横卧山间、熠熠生辉,一座座风机矗立山脊、迎风而立……如今的大同,“风光”别样,拥抱八面来风,承接金色阳光,绿色能源正源源不断地为大同市发展注入清洁动力。

2023年,全市续建、新建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16个,共145.5万千瓦。天镇县晋能10万千瓦光伏发电+10%储能项目、云冈区京能10万千瓦光伏发电+10%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新荣区隆基10万千瓦光伏发电+10%储能项目、华电福新云冈2.5万千瓦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等有序推进……风电、光伏项目在大同市各县区“遍地开花”,助力大同市绿色低碳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1676.43万千瓦,其中,火电801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875.43万千瓦、占比52.2%,风电、光伏并网容量861.66万千瓦,位列全省第一。在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同市储能、抽水蓄能、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产业“多点开花”、势头强劲。国网时代华电大同热电储能工程项目一期、中鑫电联新荣10万千瓦新型储能电站一期项目建成投运,山西浑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有序推进,云冈区江苏能楹重力储能项目开工建设……大同市新能源产业聚链成势,不断提档升级。

“电”亮未来 能源转型鼓足动力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在此背景下,电力外送成为我市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扩增电力外送“大动脉”,我市全力推进大同-怀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这是我市融入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引领性工程。据悉,项目建成后,仅大同每年可稳定供应京津冀绿电约100亿千瓦时,可有效提高大同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输出能力。

新荣区丁崖500千伏变电站附近西村乡谢家场的中鑫电联大同合荣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建设容量100兆瓦/200兆瓦时,是大同市去年5月新建成的一座大型“绿色充电宝”。该工程有效提升了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在电力保供以及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西大同市还集中力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大同市加快以公共服务设施、景区景点、交通枢纽等为重点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布局和建设;实现了乡镇公共充电桩全覆盖;积极对接省级智能充电监管平台,推动融入全省监管“一张网”,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监管能力和数据服务水平。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建有公共、专用充电站201座、充电桩1391台。能源转型向新而行赛道渐热,产业发展向绿而行动能十足。我市将持续发力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扩大能源对外合作,在“能源赛道”上跑出一片生机无限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