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9日,“2024双碳双控绿色生产力大会”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合主办,旨在树立绿色技术导向、硬核技术落地、双控制度示范以及投入产出回报4个方面的榜样力量,展现绿色新质生产力在保护绿水青山、促变金山银山方面的重要作用。
绿色技术引领发展新潮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致辞中阐释了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作题为《绿色富碳高效生态肥》的主旨演讲,围绕如何振兴农业,实现肥料的富碳、高效与生态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聚焦《膜法健康水制备技术绿色低碳发展之道》,针对全国民众关注的健康水问题,分享了如何在膜法技术创新基础上,实现保安全、降成本的绿色低碳路径。这一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介绍膜法技术,倡导饮用健康水。
此次大会还展示了12项推荐技术,证明了绿色发展的广阔前景。如一种安全生物复合菌剂具有肥效与药效双重作用,可通过特殊发酵工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业内专业人士还介绍了一种自来水厂生态低碳新工艺,其能够低成本、高效能地分解水中污染物,保障人民喝上无添加剂的健康水。
硬核技术落地助力经济新增长
大会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专题研讨了硬核技术落地问题。例如,商业化陆基—无抗循环水对虾养殖项目解决了海鲜上岸的局限性,可实现全地域、全天候的内陆海鲜养殖。相关人士还以存量生活垃圾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为题,介绍了治理2000万吨存量生活垃圾的实践,释放了近5000亩土地。煤系大宗固废梯级回收利用、高值化产出技术通过精准筛分、磁选除杂等过程,实现粉煤灰的精深分离,综合利用率高达98%以上,每吨粉煤灰可产出0.98吨产品,利润可观。拥有这3项硬核技术的公司总部均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落地,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样板。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向获得硬核技术奖的企业负责人颁奖
双控制度推动碳排放管理国际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李艳萍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碳排放双控制度技术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将促进碳排放认证和碳市场国际化。大会还展示了碳排放双控制度技术服务平台在2025年计划重点落地的5项任务,包括推进水运码头、航船、水电、光电、风电等领域的碳排放双控制度示范等。此外,新天津生态城将于2035年建成达国际标准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对生态城全区域和典型企业进行碳足迹全生命周期调查评价,依托碳排放双控制度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国际标准咨询服务和降碳技术实施方案。
重视投入产出回报,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会强调,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是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降碳。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会推出了以“核心技术新、实践验证优、投入获大利、技术导向绿”为主旨的绿色评价体系,特别强调投入产出回报的重要性。大会指出,只有能在3年内收回投入的绿色生产力硬核技术,才能获得绿色金融的安全保障和投资方的全力投入。为此,中新天津生态城和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将在大会闭幕后全力推动设立绿色生产力发展基金,用产出3年还本吸引股权投资,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营模式。该基金将不设边界、不设上限,重在把关技术推荐和监督投资回报,为绿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