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平遥200多亩耕地沦为粉煤灰填埋场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不仅粉煤灰,随着环保政策趋严,以煤矸石为代表的煤矿固废处置压力也在不断加大,甚至多家企业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并受到处罚。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煤矸石积存量大,遗留较多矸石山,每年新产生的煤矸石仍有部分未获妥善处理。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近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主办的全国煤矿采选充一体化技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指出,采选充一体化技术是可行方案,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煤矿井下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主井提升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原煤质量、降低后续选煤作业能耗和固废排放,达到矸石减量化,助推煤炭绿色开采。
“不是简单将采煤、选煤和充填堆砌在一起”
采选充一体化,即将采煤与选煤、充填开采与矸石固废处置有机结合,统一规划设计,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该技术属于煤炭开采洗选源头技术,是解决煤炭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和提升安全生产的主要抓手。相关调研数据显示,采选充一体化技术可降低煤矿能耗5%-10%,实现动力煤选煤厂节能量5%左右,炼焦煤选煤厂节能量约10%。
事实上,煤矿采选充技术多年来持续获得政策支持。早在2012年5月,全国煤矿充填开采现场会就明确要求“总结煤矿充填开采工作,推广煤矿充填开采经验,探讨扶持煤矿充填开采的政策措施,推动煤炭生产方式变革”。之后陆续发布的《煤矿充填开采工作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十四五”煤炭清洁开发与利用规划》等,均对煤矿充填开采提出要求。
“采选充一体化思路不是简单将采煤、选煤和充填堆砌在一起,而是要从矿井、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布局开始预留预设,协同优化,有机联动。既要处置煤矸石固废、减少采煤沉陷、提高开采安全性,又要经济可承受、生产效率不受太大影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指出。
“动力煤全部在井下分选将成为可能”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原煤入选能力已超35亿吨,大型特大型关键选煤装备已全部国产化,选煤厂智能化水平快速发展,基本具备动力用煤全面入选能力。同时,井下充填技术、井下选煤技术也日趋成熟。
“目前,井下选煤主要功能为预排矸、除杂、取代选煤厂原煤准备作业、节能、加大主井有效提升能力等。随着干法选煤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未来动力煤全部在井下分选将成为可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指出,采选充一体化技术从源头设计上就减少开采沉陷,实现矸石不升井、重点区域精准充填。
在此背景下,成功采用采选充一体化技术的煤矿都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山东能源集团的翟镇煤矿、协庄煤矿、新巨龙煤矿、裕兴煤矿,冀中能源的邢东煤矿,开滦集团的唐山煤矿等。
据开滦集团洗选加工部高级主管佟顺增介绍,利用采选充一体化技术,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铁三区2013年首采工作面置换煤炭资源7.3万吨。不仅如此,唐山矿所有呆滞资源开采后,新增产值将达93.7亿元,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25年,减少搬迁费用21.4亿元,在保证矿井和职工生活稳定的同时,减少地面矸石存放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建议加大资源税减征税额力度
不过,采选充一体化目前仍面临一些难题,其中成本偏高是核心问题。
据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秘书长张秀捧介绍,充填开采可增加吨煤成本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煤炭品质优良的矿井或能自我消化这些成本,但有的矿井煤质差、产量受限、利润较低,充填增加的成本大幅压缩了利润空间,降低了煤矿积极性。
“同时,采用充填开采的工作面与正规工作面相比,生产效率降低约50%,充填开采降低生产效率成为发展采选充一体化的技术瓶颈。”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总院顾问王学民补充说。
对此,王学民建议,应提高“三下”煤炭资源充填开采的奖励力度,争取采选充一体化矸石消耗量扣减产量政策,并探索井上井下一体化采选充。“采选充一体化不应局限于井下矸石的分选和充填利用,应该与地面选煤厂洗选出的矸石和外来固废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与地面充填制备站和投料井结合起来。 ”
合肥泰禾卓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王金诚认为,通过智能干法分选技术,井下深度预排矸成为可能,再配合采选充一体化工艺,煤矿生产效率可进一步提高。
“建议延长充填开采享受资源税减免的政策优惠时间,加大资源税减征税额力度。在充填开采产量认定时,按充填开采置换出原煤洗选排矸后的销售额申报减税额。同时,相关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该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贷款政策,发放低息贷款。”山西焦煤集团生产技术部部长何福胜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