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煤炭保供亟待破解运力瓶颈
2022-11-29

          造成电煤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电煤消耗季节性波动明显,与煤矿生产、铁路运输均衡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图片

        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国生产原煤36.9亿吨,同比增长10.0%。其中10月原煤产量3.7亿吨,同比增长1.2%,日均产量达1194万吨。

        煤炭生产有保障,运输也要及时、足量。但据记者了解,用煤高峰期,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运输紧张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下游企业反映,铁路请车难、车皮调运难、自提物流成本偏高等问题,对当前的保供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矿上不是没有煤,而是告诉我们运力跟不上,要么想办法自提,因此甚至影响了中长期合同兑现。”北方某电厂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

        运输环节“卡脖子”并非偶发。中电联近日发布的《2021年电煤与电力供应紧张原因分析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造成电煤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电煤消耗季节性波动明显,与煤矿生产、铁路运输均衡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运输环节重要性持续凸显

        我国煤炭供需呈逆向分布特征,由此构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总体格局。随着主产区进一步向晋陕蒙集中,跨省跨区调运需求持续增加,运输环节的联通作用愈发突出。

        “铁路将电煤提到了优先保障等级。2021年,电煤运输量同比增长16.2%,发送量占煤运总量的77.5%,均为历史最高点。煤炭运量的增加,实质上就是以电煤为主的动力煤运输量在增长。”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近日在第三届中国电煤高端论坛上介绍,今年1-9月,铁路电煤运量为16.1亿吨,约占煤炭总运量的80.1%,其增速远超煤运总量增长水平。

        迎峰度冬阶段,确保运输通畅更加关键。据了解,国铁集团已持续开展电煤保供专项行动,运力资源最大限度向电煤运输倾斜,对需求做到充分满足、应装尽装。其中,煤炭中长期合同被列为运力优先对象。

        “今冬保供工作启动以来,日均卸车153列、日均装船65.3万吨,较保供前的年均水平分别提高16.8%和18%。”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统筹协调煤炭资源和港口装卸设备资源,充分释放5万吨级重载双向航道通航能力,快卸快装实现了运输黄金通道高效畅通。“10月1日-11月13日,国能黄骅港务煤炭装船累计达到2680万吨,同比增长9.6%。”

        在陕煤柠条塔矿业公司,纪录一破再破,单日装车已达到16列。远程智能化铁路装车系统融入了车厢识别、自动配料、车辆动态跟踪等技术,工作人员按下“启动”按钮,即可完成一键式火车装运。“保供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以最高标准、最严措施落实好‘百日安全’各项工作,全力做到有车必装。”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其仲表示。

        高峰期运力形成一定瓶颈

        各方努力值得肯定,但隐患也已显现。上述《报告》称,煤炭产业格局转为“中西部为主、向晋陕蒙集中”,部分原有产区转为煤炭净调入省,区域用煤大量依靠跨省区调运,与运输环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根据数据对比分析,2021年电力企业库存变动幅度,明显高于煤炭产、运等其他中间环节。

        “高耗量阶段,铁路运力无法满足全部需求。”中电联预测,在近半数煤炭依赖跨省区调运的情况下,高峰期运力将形成一定瓶颈,建议优化相关机制,重点解决运输流向错配等问题,加强运输协调和履约监管。

图片

        李华表示,经多年建设,路网通道保障能力大大加强。之所以在用煤高峰出现紧张,一个很大原因是运用车辆不足。“主导运煤敞车占运用车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运载工具是限制高峰时段的主要因素。但除了高峰期,平时运量又是够的,这对车辆调度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铁路之外,公路运输是重要的补充手段。“比如坑口自提多靠公路物流,需要电力企业自行组织运输。我们调研发现,其中也有不少痛点。”世德集团常务董事董华衍举例称,市面上物流机构鱼龙混杂,部分专业化程度低、服务类型原始单一;部分机构汽运路径有待优化、管理较为粗放,物流公司往往考虑自身利润最大化,而非真正采用电煤运输的最佳方案;有些运输环节信息分散、更新滞后,运输质量难监控。

        更严重的是执行过程中重量不重质的问题。“煤炭企业只为了完成中长期合同兑现率,兑现的电煤无法达到热值标准,优质煤实际不一定到得了电厂。还有的甚至掺杂煤矸石,加收过磅费、卸车费,或强制指定汽运车队。”董华衍直言,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亟待解决。

        未配置铁路运力不是理由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最新印发的《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针对运力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对需要通过铁路运输的合同,原则上单笔合同量应在20万吨以上,且供需双方应提前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运输计划;铁路运输企业应优先为数量明确、计划明晰的中长期合同配置运力,对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签订的合同可不再保留铁路运力。不具备发运组织能力的中小煤炭、发电供热企业,可委托重点保供贸易商代为组织。

        上述《方案》特别强调,不得以未配置铁路运力为由拒绝履约。未能申请到铁路运力的,供方应当先交付资源,由需方通过其他运输方式提货,不允许以未配置铁路运力为由拒绝交付资源或拒不提货。所申请铁路运输线路紧张的,可按铁路运输企业指导,申请其他运输路线运力。

        “专门强调不得以运力作为理由,从侧面反映出运输环节影响保供的因素确实存在,对此将加强整治。”煤炭运输业资深人士折某向记者证实,继国家发改委发文后,河南、山西等多地紧随其后发布省级方案,其中无一例外均强调,同步签订产运需三方合同,且任何一方不能以未配置铁路运力为由借口违约。

        董华衍建议,可进一步制定统一、标准的电煤保供物流服务考核标准,对物流过程管控的主体责任、管控节点、执行标准等提出行业建议和原则,并捋顺煤矿、物流服务和电企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深化对物流服务的定位。

        李华提醒,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销运仍将有较大增长。在铁路运力总体有保障的情况下,重点关注迎峰度夏、备冬储运两个时段性紧张,“两湖一江”以及西南、东北地区的区域性运力紧张。“相比之下,东西通道能力充分,南北通道相对紧张。”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