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瑞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6月7日在榆林工商注册,瑞鑫120万吨/年精洗煤项目是我县重点投资建设项目,2016年6月经横山区经济发展局(2016)1号…… [详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贵州省开创了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有了电煤保障,今年计划发电量将比去年翻一番。”1月份,因电煤充足,纳雍电厂发电10亿千瓦时。纳雍电厂厂长颜东升说:“这个‘开门红’,终结了往年冬季全厂动员的‘抢煤大战’。”
能源工业对全省发展大局具有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而煤炭工业是推进能源工业转型升级的“当头炮”。2017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推出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打出招招有力“组合拳”。随着系列改革措施深入实施,改革红利极大释放,从“十年八荒”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电煤供应形势持续显著好转,全面破解了煤炭大省的“燃煤之急”。
转型发展,贵州煤炭工业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技高一筹。
改革:新机制解煤荒
冬季煤炭供应“十年八荒”,是困扰贵州多年的一个尴尬局面。
据统计,2008年至2017年10年间,贵州有8年电煤、电力季节性供应紧张。特别是2016年10月底,全省电厂存煤平均可用天数仅7.7天,拉响“红色预警”,“拉闸限电”一触即发。“贵州成为煤炭供应最为紧张的省份之一,煤炭大省贵州陷入困局……”一些网络媒体“黔煤技穷”的说法,一度引发社会关注。
贵州电煤供应紧张,重要原因是电煤价格波动太大。电煤价格低时,煤炭企业生产和电厂存煤的积极性不高;电煤价格高时,煤炭企业恢复生产又需一个过程,电厂购煤又存在较大的成本压力。破解季节性煤荒成了贵州能源工业的重中之重。
2017年5月,省委、省政府创造性推出以“企业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长期制约能源工业发展的顽瘴痼疾开刀。
2018年,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加强煤电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健康运行的意见》《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稳定煤炭生产供应、深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健全完善电煤储备机制、加大相关利益方考核力度等重点任务,推出了电煤保供奖补机制、煤矿改造项目投贷联动机制、电煤货款快速结算机制、矿权二次抵押机制等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
系列“组合拳”直指要害、招招有力。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逐步完善,“煤—电—网—用”产业链利益紧密联结机制逐步建立,初步破解了长期困扰贵州经济运行的煤炭、火电、水电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历史难题。贵州煤电要素保障指标持续好转,达到近3年最好水平。
2018年12月31日,全省统调火电存煤703万吨,同比增加328万吨,可用33.7天。多年来冬季电煤紧张状况不复存在。煤矿和电厂也从“冤家”变“亲家”,“企业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的预期目标初步实现。
红利:手里有“粮”心不慌
往年冬季,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纳雍电厂每天平均需要1.5万吨电煤,但常常处于“半饥半饱”状态。因电煤短缺导致开机不足,近年来连年亏损。
2018年,纳雍电厂签下两笔电煤供应大单。
5月21日,贵州金元与贵州贵能投资集团签订5年供应纳雍电厂1000万吨电煤的长期合同。
12月26日,贵州金元又与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签订煤电联营战略合作协议。
众一金彩黔公司与纳雍电厂“联姻”,有个特别之处——电煤每发一度电的上网电价,电厂只收几分钱的加工费,其余是煤矿的电煤成本。
“电价涨、电煤价格涨。电价跌,电煤价格也跌,这种方式对双方都有保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了双赢,大家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众一金彩黔公司总经理颜本福表示,这样的利益捆绑模式,煤价不会因市场变化跌宕起伏,也不会因煤质问题引起纷争,解决了纳雍电厂多年的缺煤状况。
与众一金彩黔公司和纳雍电厂一样,在新机制下,许多企业实现了双赢。
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煤电一体化”的战略要求,2018年8月,盘江煤电集团收购了广投黔桂电力,供需双方变成一家人,形成了一条更加完整的煤电产业链。盘江煤电集团生产的电煤,源源不断送到盘江电投发电分公司,全年供应电煤207万吨,超额115%完成电煤保供任务。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盘江电投发电分公司总经理蒋柯介绍,2018年,该公司机组利用小时数达到5787小时,创5年来最高水平,成为全省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最高的电厂。
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供应电煤6300万吨,同比增加795万吨,年底统调电厂存煤突破700万吨,同比增加一倍。
升级:“两化”实现新突破
2017年出台的《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智能化、机械化开采,到2020年基本实现生产矿井采掘机械化全覆盖、辅助系统智能化全覆盖、信息化服务管理和监控全覆盖。
2018年,众一金彩黔公司共投资1亿元对旗下瑞丰煤矿和岩脚煤矿进行智能化改造,两个煤矿智能化综采面先后通过省级验收,实现效益安全双丰收。
现在,岩脚煤矿的产量从改造前的每天800吨,增加至每天2000吨,每月增收200多万元。工作面由改造前的10人变为现在的1人操作、2人巡视,辅助系统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投产后,增强了安全保障能力,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还解了招工难的燃眉之急,每月可减少人工成本30多万元。”颜本福说。
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2018年,贵州煤矿“两化”升级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发耳煤矿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同时建成智能化工作面和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的煤矿,日均产量从1900吨提升至2800吨,效率提高了47%,井下人员减少89人;众一金彩黔公司所属7处保留煤矿均完成了综合机械化改造、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
2016年底,贵州采煤机械化率仅为62.1%,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智能机械化采煤尚处于起步阶段。到2018年,全省采煤机械化率已达到71.7%,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
2019年,贵州的目标是正常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80%,80%的生产矿井进行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
调控:大数据贡献新智慧
“过去,我们一个处都围着调度系统转,有时候到晚上12时,有些数据都还没有上来。现在只需一个多小时,数据就能传上来,可以实时了解煤炭生产情况。”贵州省能源局煤炭处处长高腾友说,原来的手工填报,数据的及时性不够,会造成分析、判断、决策上的误导,现在通过“能源云”,可以及时掌握矿井的动态、产量的变化,以及设备的用电消耗数,详细“解剖”每一个矿井是否生产正常。
按照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建立政府调控机制、预测预警机制的要求,贵州省能源局加快“能源云”建设,着力构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以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信息资源高度整合、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入为内涵的“智慧能源”体系。
“能源云”搭建的“煤炭生产调度系统”,通过电脑+手机APP填报,逐日汇总煤炭生产数据,系统可自动生成统计、环比、同比等数据指标。为进一步分析和利用数据资源,调度结果还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共享。“能源云”搭建的“煤矿智能机械化运行数据上传服务系统”,目前已实现智能化升级的33处矿井的设备运行数据接入,供实时查询;同时还录入了650处煤矿的证照信息、生产建设情况、兼并重组方案批复等数据。
“能源云”让贵州电煤供应搭上了数据快车道。
从“黔煤技穷”到“黔煤技高”,是贵州能源行业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实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全力以赴打造行业命运共同体的成果,开创了贵州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